今天文章跟大家老六堡茶的另類沖泡法。
與其說是沖泡,我倒覺得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的悶泡,這里面既有一般沖泡方法的洗茶技巧,又有悶泡的手段。
1、大投茶量,泡開后占據容器的2/3
泡老茶“高身圓肚”的壺型是最佳的,容量越大,越是能聚茶氣,我這里用的是180ml紫砂壺,投茶12g,如果有條件建議選擇大容量壺。
▲70年代老茶,12g,紫砂壺180ml
2、洗茶,是真的要把茶“洗”干凈
六堡老茶的洗茶不是簡單的潤茶,是真的“洗”,茶葉是否洗得干凈,是這種泡法最關鍵的環節。
洗茶2遍,采用定點注水。
第1遍,把茶葉打濕,撇除浮塵。由于703有“細”的特性,水線過粗茶葉容易溢出,造成浪費,過細則不能充分潤濕茶葉,因此水線以中庸為佳。
用100℃沸水,接近紫砂壺口125px左右,沿壺內壁繞圈注水至茶葉完全潤濕,注水時間8~10秒左右,完成后立刻加蓋澆淋壺身一圈,瀝盡茶水,然后開蓋靜置半分鐘。
▲潤濕茶葉
第2遍,用剛剛燒開的沸水,定點注水至水滿溢出,水柱均勻注入壺中,注水的力度和時間盡量與第1遍保持一致,完成后加蓋澆淋壺身兩三圈,悶1分鐘后瀝出茶水。
▲澆淋壺身后悶1分鐘
如果你能很好地掌控每次的注水力度,第2遍的時候可以選擇不悶茶,直接洗第3遍,待水滿溢出紫砂壺后繼續持續注水,注水時間30秒左右。
對于這樣的洗茶法,我當時心里就有疑問:這樣做豈不是把茶葉的精華都洗掉了嗎?
但是,老茶鬼們有著他們自己的理解:茶葉經過熱水潤濕后,已經舒展了,通過延長注水時間或者悶茶可以把茶葉上的一些無關物質激出來。
長期存放的老茶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污染,比如灰塵、制作時留下的茶垢、存儲過程中吸入的雜味之類的,雖然對健康并無大礙,但是能夠清理出來,留下純凈的茶葉內質,茶湯喝起來會更加純粹。
3、每泡悶5分鐘,4泡結束
洗茶完成后,再出湯就可以品飲了。
用沸騰著的水,緩慢定點注水,注水至水滿,加蓋后澆淋壺身,注水時間8秒左右,悶5分鐘后出湯,出湯節奏宜輕緩,不宜傾瀝過急。重復以上操作,再悶3泡,基本上這泡茶的精華就都出來了。
▲第一、第二泡茶湯
茶湯入口柔和飽滿,并沒有想象中的苦澀,口感綿滑細膩,湯色比正常沖泡出的更深一些,每一泡的茶湯都表現得很穩定,但卻又能感受每一泡之間的細微變化。
▲第三、第四泡茶湯
老茶鬼們認為,老六堡喝的就是它厚重、沉穩,應該具有深遠悠長的茶韻,只有那些內含豐富、茶質深厚的茶,才能經得起這樣的“折騰”,茶質薄的茶在洗茶的時候就已經耐不住了。
此外,用這樣的沖泡方法,對一些還未完全醒好的茶或者雙蒸、單蒸老茶會起到一定的修飾、調和作用。
經過2、3遍的洗茶,茶壺中茶葉的異味、雜味已經揮發,使茶香變得干凈,多酚類的物質也被一定程度的氧化,降低了苦澀感,甜味在前段就突顯,大投茶量則保證了茶味能繼續持續,每一泡都能有相同的口感和厚度。
其實,在實踐面前,文字實在是無力,必須親自體驗了才能感受,大家不妨去試一試!
六堡茶購買,請加微信號【lbczj789】,或點擊淘寶店六堡茶之家進入購買。
九月 13, 2017 10:01 下午 沙發
我是看了六堡茶之家的知乎專欄才加的丁掌柜,他是六堡茶的百科全書,什么都知道,也解答了很多人們對六堡茶的誤解,不買茶他也熱心解答。
作為梧州本地人,主要推廣本地的特色產品,讓他走得更遠。所以,不但在知乎,包括今日頭條、百家號、騰訊號等主流的自媒體上,我們都會科普六堡茶的知識,讓更多的茶友認識并接受六堡茶。